課程代碼:122298
通俗職類:
照顧服務員
課程名稱:照服員在職專班(埔心松柏) 第01期
訓練費用: 學員負擔:1945
政府負擔:7778
訓練單位:財團法人彰化縣私立松柏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查看訓後就業績效
訓練時數:108小時
訓練位置:(513)彰化縣埔心鄉四湳路383巷30號
訓練時段:日間(上午或下午)
上課時間:無
聯絡電話:04-8281278
訓練日期:2019/08/03 ~ 2019/09/29
聯絡窗口:郭仟仟
報名日期:2019/02/26 00:00:00 ~ 2019/07/24 23:59:00
訓練性質:在職訓練
目前報名人數:24人
訓練學員數:35人
甄試日期:2019/07/28
訓練職類:陪病人員(特別看護、居家護理)
訓練概要:
緣由:為鼓勵失業、待業民眾參加照顧服務員職業訓練,培育第二專長,提升自我專業技能,以充實我國照顧服務之人力,促進中年婦女或中高齡者就業之轉型。
訓練目標:一、課程目標:為因應近年來人口快速老化,照顧服務需求人口劇增,培訓照顧服務就業市場專業人員,同時補充照顧服務員臨床照護之技能,學術科教學內容以證照考試為主並鼓勵學員結訓後考取證照,說明證照考試規定、方式及準備方向來輔導學員,提升學員個人競爭力。
(1)產業:明瞭台灣高齡社會之發展趨勢與照顧服務產業未來的發展。
(2)技能:確實學習照護技能,強化工作能力。
(3)態度:培養照顧者應有的專業知識與服務態度。
就業展望:二、就業展望:
針對有意投入照顧服務就業市場者,提供照顧服務相關之專業訓練,結訓後可至長期照護機構、醫院、養護機講、居家服務、日間照護、病房看護等相關照護機構就業,另與有照顧服務員人才需求相關長照機構合作,提昇就業機會。
(1) 服務對象:包括病患(慢性及急性病患)、失能、身心障礙者及老人。其工作範圍,包括照顧服務、居家護理、社區及居家復健、老人營養餐飲服務、喘息服務、其他相關業務。
(2)服務地點:可在下列地點從事專(兼)職工作。
a.公私立醫療院所。
b.養護機構(如護理之家、安養中心)。
c.社會褔利機構,如日托、日照中心、社區關懷據點等。
d.居家服務。
課程內容:
(1)長期照顧服務願景與相關法律基本認識(2小時)-ㄧ、照顧相關政策發展趨勢。二、與服務對象之照顧服務法規。三、涉及照顧服務員工作職責之相關法規。
(2)照顧服務員功能角色與服務內涵(2小時)-ㄧ、照顧服務員的角色及功能。二、照顧服務員的工作對象及服務內容。三、服務理念及工作倫理守則。四、照顧服務員證照與職涯發展。
(3)照顧服務資源與團隊協同合作(2小時)-ㄧ、照顧服務領域相關資源的內容。二、服務對象及資格限制。三、介紹跨專業團隊的各領域內涵及實務。四、簡述跨專業協同合作的概念與策略。五、簡述跨專業溝通的重要性及技術。六、以案例解說實務運用情形。
(4)認識身心障礙者之需求與服務技巧(4小時)-ㄧ、介紹各類障礙者之特質與服務需求。二、正向與支持的服務態度。三、正向行為支持。四、與各類障礙者日常溝通互動之重要性與內涵。五、建立良好關係的溝通互動技巧。六、運用輔助溝通系統促進有效溝通。七、行為危機處理原則與基本流程。八、案例分享。
(5)認識失智症與溝通技巧(2小時)-ㄧ、認識失智症(定義、病因、症狀、病程、診斷與治療)。二、失智症者日常生活照顧目標、原則與應有之態度。三、失智症者日常生活照顧內容及技巧。四、與失智症者之互動與溝通技巧。五、促進失智症者參與生活與活動安排之原則。六、案例分享。
(6)認識家庭照顧者與服務技巧(2小時)-ㄧ、照顧者的角色與定位。二、家庭照顧者的壓力與負荷(包括使用居家、社區及機構服務、照顧者)。三、照顧者的調適方式。四、與家屬溝通的技巧與態度。五、建立與家屬共同照顧模式。六、案例分享。
(7)原住民族文化安全導論(3小時)-ㄧ、介紹當代原住民所面臨之社會及健康不均等現象。二、介紹文化敏感度之定義及於照顧情境中之重要性。三、介紹原住民族照顧過程之文化安全概念與因素如文化、語言、信仰、禁忌及飲食等。四、介紹文化適切性之照顧模式、倫理困境與議題。五、系統性介紹文化照顧知識、態度及技能,並融入於個案照顧情境中。
(8)心理健康與壓力調適(2小時)-ㄧ、服務對象的心理特質與需求。二、憂鬱症的認識。三、自殺的徵兆與預防。四、照顧服務員壓力自我察覺與調適。
(9)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 (1小時)-ㄧ、溝通的重要性。二、如何增進溝通能力。三、建立與被照顧者良好的溝通技巧。四、案例分享。
(10)身體結構與功能(2小時)-ㄧ、認識身體各器官名稱與功能
(11)基本生命徵象 (2小時)-ㄧ、生命徵象測量的意義及其重要性。二、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血糖的認識、測量與記錄。
(12)基本生理需求(2小時)-ㄧ、知覺之需要。二、活動之需要。三、休息與睡眠之需要。四、身體清潔與舒適之需要。五、泌尿道排泄之需要。六、腸道排泄之需要。七、呼吸之需要。八、協助如何進食(含鼻胃管及胃造口)
(13)疾病徵兆之認識及老人常見疾病之照顧事項(2小時)-一、身體正常與異常徵象的觀察與記錄: (1)一般外表、顏臉 (2)排泄 (3)輸出入量的記錄 (4)發燒 (5)冷熱效應之應用 (6)出血 (7)疼痛 (8)感染之預防二、老人常見的慢性疾病與徵兆三、常見疾病之生活照顧注意事項
(14)急症處理(2小時)-一、肌肉骨骼系統意外之處理。二、出血意外之處理。三、癲癇的處理。
(15)急救概念(2小時)-一、異物哽塞的處理二、心肺復甦術三、認識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
(16)居家用藥安全(1小時)-正確依照藥袋指示協助置入藥盒
(17)意外災害的緊急處理(1小時)-一、災難(火災、水災、地震)緊急處理及人員疏散。二、認識環境安全的重要性與潛藏的危機。三、用電的相關基本常識或延長線的使用概念。
(18)臨終關懷及認識安寧照顧(2小時)-一、臨終關懷的精神與內容。二、照顧瀕死服務對象的壓力與調適。三、安寧照護的發展。四、服務對象及其家屬面對往生心理調適的過程。五、服務對象往生警政及衛政之通報。
(19)清潔與舒適協助技巧(6小時)-失能老人及身心障礙者個人衛生與照顧: (一)洗頭(包含床上) (二)沐浴(包含床上) (三)口腔清潔 (四)更衣 (五)鋪床與更換床單 (六)剪指甲 (七)會陰沖洗 (八)使用便盆(包含床上) (九)背部清潔與疼痛舒緩 (十)修整儀容 (十一)疼痛舒緩 (十二)甘油灌腸
(20)活動與運動及輔具協助(4小時)-一、運動與活動的定義與重要性。二、移位簡易被動肢體關節活動。三、自主性運動的協助。四、壓傷(壓瘡)的定義、好發部位及發生的原因。五、如何預防壓傷(壓瘡)。六、介紹長照設施中常舉辦之活動類型。七、介紹生活輔具的功能、用途與使用,包括食、衣、住、行及工作者如何輕鬆使用輔具。八、如何鼓勵自我照顧。九、生活輔具DIY。十、居家安全看視原則。十一、居家安全環境塑造及安全照護技巧。
(21)營養膳食與備餐原則(2小時)-一、營養素的功能與食物來源。二、認識服務對象的營養需求三、各種特殊飲食的認識四、疾病飲食注意事項五、備餐的衛生六、吞嚥困難飲食(細泥、細軟食等)及自製灌食的設計與製備。
(22)家務處理協助技巧(2小時)-一、家務處理的功能及目標。二、家務處理的基本原則三、家務處理工作內容及準則。
(23)就業市場趨勢分析(2小時)-照顧服務需求殷切 (一)人口老化、失能照顧需求增加 (二)家庭結構改變,照顧功能式微 (三)照顧費用高,民眾負擔沈重
(24)求職技巧(2小時)-(一)求職基本篇 (二)履歷自傳篇 (三)面試技巧篇
(25)性別平等(3小時)-1.了解性別平等教育意涵與重要性。 2.能具備健全的性別平等概念。 3.了解性別型塑理論與流派。 4.對於性別與文化、藝術、社會、科 技、法令、制度及教育有基本的認知。 5.對於性別平等理念融入現代生活有基本認知。
(26)綜合討論與課程評量(2小時)-針對上述課程內容做一整體評值
(27)專腹部按摩及甘油球通便(1小時)-專腹部按摩及甘油球通便
(28)居家血糖測量及危機處理(1小時)-居家血糖測量及危機處理
(29)協助輪椅患者上下床(1小時)-協助輪椅患者上下床
(30)基本關節活動(1小時)-基本關節活動
(31)生命徵象 (1小時)-生命徵象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
(32)個案運送法(1小時)-個案運送法單人搬運法
(33)舖床及更換床單(1小時)-舖床及更換床單
(34)協助用便盆、尿壺及包尿布(1小時)-協助用便盆、尿壺及包尿布
(35)翻身及拍背(1小時)-翻身及拍背
(36)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摩(1小時)-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摩
(37)學習正確協助服藥(1小時)-學習正確協助服藥
(38)臨床實習(30小時)-一、基礎身體照顧類 (1)協助沐浴床上洗頭洗澡 (2)協助洗澡椅洗頭洗澡 (3)協助更衣穿衣 (4)口腔照顧(包括刷牙、假牙護理) (5)清潔大小便 (6)協助用便盆、尿壺 (7)會陰沖洗 (8)正確的餵食方法 (9)翻身及拍背 (10)基本關節活動 (11)修指甲、趾甲 (12)刮鬍子、洗臉、整理儀容二、生活支持照顧類 (1)舖床及更換床單 (2)垃圾分類廢物處理三、技術性照顧 (1)尿管照顧 (2)尿套使用 (3)鼻胃管灌食 (4)鼻胃管照顧 (5)胃造口照顧 (6)熱敷及冰寶使用 (7)異物哽塞的處理(懸壅垂之前)或人工氣道管內分泌物之清潔、抽吸或移除及氧氣使用。
(8)協助口腔內四、安全保護照顧類 (1)協助輪椅患者上下床 (2)安全照顧五、預防性照顧類 (1)測量體溫、呼吸、心跳、血壓 (2)感染控制及隔離措施六、活動帶領技術類 (1)方案活動帶領
(39)實作-活動與運動及輔具協助(2小時)-一、運動與活動的定義與重要性。二、移位簡易被動肢體關節活動。三、自主性運動的協助。四、壓傷(壓瘡)的定義、好發部位及發生的原因。五、如何預防壓傷(壓瘡)。六、介紹長照設施中常舉辦之活動類型。七、介紹生活輔具的功能、用途與使用,包括食、衣、住、行及工作者如何輕鬆使用輔具。八、如何鼓勵自我照顧。九、生活輔具DIY。十、居家安全看視原則。十一、居家安全環境塑造及安全照護技巧。
(40)實作-營養膳食與備餐原則(1小時)-一、營養素的功能與食物來源。二、認識服務對象的營養需求三、各種特殊飲食的認識四、疾病飲食注意事項五、備餐的衛生六、吞嚥困難飲食(細泥、細軟食等)及自製灌食的設計與製備。
(41)實作-清潔與舒適協助技巧(2小時)-失能老人及身心障礙者個人衛生與照顧: (一)洗頭(包含床上) (二)沐浴(包含床上) (三)口腔清潔 (四)更衣 (五)鋪床與更換床單 (六)剪指甲 (七)會陰沖洗 (八)使用便盆(包含床上) (九)背部清潔與疼痛舒緩 (十)修整儀容 (十一)疼痛舒緩 (十二)甘油灌腸
(42)實作-急救概念(2小時)-一、異物哽塞的處理二、心肺復甦術三、認識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
(43)實作-基本生命徵象(1小時)-ㄧ、生命徵象測量的意義及其重要性。二、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血糖的認識、測量與記錄。
年 齡 :年滿16歲以上
學 歷 :不限
兵 役 :不分
其他條件 :在中華民國設有戶籍之國民。與中華民國境內設有戶籍之國民結婚,且獲准居留在臺灣地區工作之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香港居民或澳門居民。
符合入出國及移民法第十六條第三項、第四項規定單一中華民國國籍之無戶籍國民,或取得居留身分之泰國、緬甸、印度或尼泊爾地區無國籍人民,並依就業服務法第五十一條第一項第一款規定取得工作許可者。
跨國(境)人口販運被害人,並取得工作許可者。自營作業者、公司或行(商)號負責人(含有限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之董事) ,不得以失業者身分參訓。
自行報名 :
一、 辦理招生及受理報名原則如下:
(一) 招生時,應公告招生對象、報名方式與日期、班級之名稱、訓練時數與訓練起迄日、甄試日期與方式、錄訓標準與名單公告方式,及因應特殊狀況而需異動公告內容之作法等注意事項。
(二) 學員報名時,應於「報名參訓資格審查切結書」及「查詢個人相關資料同意書」簽名切結,如因故未能於報名當日繳交者,最遲應於甄試前繳交。
二、 甄試作業原則如下:
(一) 甄試作業分筆試及口試二階段,分數各占百分之五十,筆試加口試總成績達六十分以上始得錄訓為原則。另具有就業保險法所定非自願離職者、就業服務法第二十四條所定特定對象、外籍配偶或大陸地區配偶身分之甄試者,總成績以筆試加口試成績加權百分之三計算,加分之相關身分資格佐證資料,最遲應於甄試當日提出,逾時或未依規定提出者,視同放棄加分資格;訓練單位應依筆試、口試成績計算總成績及名次後,依序錄訓,如總成績同分者,以筆試成績高者優先錄訓,未參加筆試或口試者,一律不予錄訓。
(二) 筆試前,報名者應出示身分及資格之證明文件以供查驗,未符資格者,不得參加筆試;甄試當日未攜帶身分及資格之證明文件者,應簽具並繳交符合資格之切結書,並於錄訓報到時出示證明文件,未出示者,視同放棄參訓資格。
(三) 筆試階段:應設置二名(含)以上監考人員,筆試測驗開始十五分鐘後不得進入試場應試,視為缺考;缺考或違反筆試考場規定情節重大者,不得參加口試。
(四) 口試階段:
1. 訓練單位應依筆試測驗成績,依序選取參加口試人員,參加口試人數以預訓人數之二倍為原則。
2. 應設置二名(含)以上之口試委員,並得由就業服務人員、職業訓練人員或具相關專業之專家學者擔任。
3. 口試前應告知學員將全程錄音或錄影。
4. 口試內容應與學員參訓歷史、近半年求職歷程、訓後生涯規劃及適訓綜合評估等項目有關,不得涉及歧視或其他不當言論,並依口試情形綜合評估其適訓狀況。
5. 訓練單位應以TIMS系統列印公告參加筆試、口試人員及甄試正取人員名單,並依准考證號碼排序;備取人員名單則依總分高低排序。
三、 報名學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報名:
1. 報名班次之開訓日尚於前次職前訓練結訓班次之訓後180日內。
2. 曾參加職前訓練課程而被退訓,其退訓日尚於報名班次之開訓日前1年內。
3. 重覆參加相同班名之職前訓練課程,且其離、退訓日(不含遞補期限內離訓)或結訓日尚於報名班次之開訓日前3年內。
4. 報名班次之開訓日前2年內,已有2次以上職前訓練參訓紀錄(含中途離、退訓,但不含遞補期限內離訓)。
前項不得參訓之情形,以TIMS系統勾稽參加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及、分署及本府自辦、委託或補助辦理之職前訓練課程或班次為限。
5. 已領有照顧服務員訓練結業證明書或照顧服務員職類技術士證者,參加本計畫訓練課程,其訓練費用不予補助,已補助者,應予取回。
四、 對持職業訓練推介單者未予錄訓時,訓練單位應即回報原推介之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及本府。
五、 訓練單位應於甄試後三個(含)工作日以內,以郵寄、簡訊或其他方式通知甄試結果,並公告由TIMS系統列印之錄取名單(含備取名單)、最低錄取分數、筆試試題及答案。
六、 試題疑義、成績複查及申訴之作業原則如下:
(一) 參加甄試人員對於試題若有疑義,應於甄試後三個(含)工作日以內提出;對於甄試結果有異議欲申請成績複查或申訴者,應於甄試結果公告日起三個(含)工作日內提出,逾期提出者,得不予受理。
(二) 參加甄試人員不得要求重新評閱、申請閱覽、提供各細項分數、複印答案卷(卡)或評審表,亦不得要求告知試題命製人員及監評人員之姓名或其他有關資料。
七、正取人員應依規定時間及地點,備妥應備文件辦理報到事宜;報到結束尚有缺額時,訓練單位得依備取順序通知遞補。逾時或未依規定辦理報到或遞補者,視同放棄參訓資格
甄試方式 :
筆試,口試
其他說明 :
上述甄試方式及主要內容逕洽承訓單位。
備註 :
經費來源:勞動部就業安定基金補助報名地點請逕洽培訓單位( (51343)彰化縣埔心鄉四湳路383巷30號;04-8281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