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122106
通俗職類:
照顧服務員
課程名稱:照顧服務員訓練專班(太平甲) 第02期
訓練費用: 學員負擔:1960
政府負擔:7840
訓練單位:有限責任彰化縣美嘉看護家事管理勞動合作社
查看訓後就業績效
訓練時數:97小時
訓練位置:(411)臺中市太平區樹孝路36號
訓練時段:日間(上午及下午)
聯絡電話:04-8815173
訓練日期:2019/08/16 ~ 2019/09/04
聯絡窗口:廖心蘋
報名日期:2019/06/25 00:00:00 ~ 2019/08/06 17:00:00
訓練性質:職前訓練
目前報名人數:69人
訓練學員數:30人
甄試日期:2019/08/08
訓練職類:陪病人員(特別看護、居家護理)
訓練概要:
緣由:有感於政府整合衛教及福利政策致力推動長期照護的理念,兼之因應失業率大幅攀升,在政府倡導照顧服務員自主自助與互助方式,增進中高齡失業者願從事照顧服務員就業機會。藉以配合地方行政機關及各社會團體協助,宣導及落實專業照顧訓練,拓展照顧勞務機會,特辦理照顧服務員訓練計畫。
訓練目標:藉由配合政府計劃之實施,深入研究並教導看護各項照顧病患安全技巧與舒適觀念,培育優質照顧服務員,提昇勞動者品質,增加照顧服務員就業機會。
就業展望:1.協助學員習得一技之長,提高其就業機會。
2.與各醫療院所及養護中心結合,到場甄選提昇就職率。
3.輔導參訓學員重返職場,投入多元行業,可於醫院、老人福利機構、護理之家、長照中心、養護中心、安養機構及居家照護單位服務。
4.協助取得單一級照顧服務員技術士技能檢定資格。
課程內容:
(1)長期照顧服務願景與相關法律基本認識(2小時)-一、 照顧相關政策發展趨勢。二、 與服務對象相關之照顧服務法規。三、 涉及照顧服務員工作職責之相關法規。
(2)照顧服務員功能角色與服務內涵(2小時)-一、 照顧服務員的角色及功能。二、 照顧服務員的工作對象及服務內容。三、 服務理念及工作倫理守則。四、 照顧服務員證照與職涯發展。
(3)照顧服務資源與團隊協同合作(2小時)-一、 照顧服務領域相關資源的內容。二、 服務對象及資格限制。三、 介紹跨專業團隊的各領域內涵及實務。四、 簡述跨專業協同合作的概念與策略。五、 簡述跨專業溝通的重要性及技術。六、 以案例解說實務運用情形。
(4)認識身心障礙者之需求與服務技巧(4小時)-一、 介紹各類障礙者之特質與服務需求。二、 正向與支持的服務態度。三、 正向行為支持。四、 與各類障礙者日常溝通互動之重要性與內涵。五、 建立良好關係的溝通互動技巧。六、 運用輔助溝通系統促進有效溝通。七、 行為危機處理原則與基本流程。八、 案例分享。
(5)認識失智症與溝通技巧(2小時)-一、 認識失智症(定義、病因、症狀、病程、診斷與治療)。二、 失智症者日常生活照顧目標、原則與應有之態度。三、 失智症者日常生活照顧內容及技巧。四、 與失智症者之互動與溝通技巧。五、 促進失智症者參與生活與活動安排之原則。六、 案例分享。
(6)認識家庭照顧者與服務技巧(2小時)-一、 照顧者的角色與定位。二、 家庭照顧者的壓力與負荷(包括使用居家、社區及機構服務之照顧者)。三、 照顧者的調適方式。四、 與家屬溝通的技巧與態度。五、 建立與家屬共同照顧模式。六、 案例分享。
(7)原住民族文化安全導論(3小時)-一、介紹當代原住民所面臨之社會及健康不均等現象。二、介紹文化敏感度之定義及於照顧情境中之重要性。三、介紹原住民族照顧過程之文化安全概念與因素如文化、語言、信仰、禁忌及飲食等。四、介紹文化適切性之照顧模式、倫理困境與議題。五、系統性介紹文化照顧知識、態度及技能,並融入於個案照顧情境中。
(8)心理健康與壓力調適(2小時)-一、 服務對象的心理特質與需求。二、 憂鬱症的認識。三、 自殺的徵兆與預防。四、 照顧服務員壓力自我察覺與調適。
(9)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1小時)-一、溝通的重要性。二、如何增進溝通能力。三、建立與被照顧者良好的溝通技巧。四、案例分享。
(10)身體結構與功能(2小時)-認識身體各器官名稱與功能
(11)基本生命徵象(2小時)-一、生命徵象測量的意義及其重要性。二、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血糖的認識、測量與記錄。
(12)基本生理需求(2小時)-一、 知覺之需要。二、 活動之需要。三、 休息與睡眠之需要。四、 身體清潔與舒適之需要。五、 泌尿道排泄之需要。六、 腸道排泄之需要。七、 呼吸之需要。八、 協助如何進食(含鼻胃管及胃造口)
(13)疾病徵兆之認識及老人常見疾病之照顧事項(2小時)-一、身體正常與異常徵象的觀察與記錄: (1)一般外表、顏臉。 (2)排泄。 (3)輸出入量的記錄。 (4)發燒。 (5)冷熱效應之應用。 (6)出血。 (7)疼痛。 (8)感染之預防。二、老人常見的慢性疾病與徵兆。三、常見疾病之生活照顧注意事項。
(14)急症處理(2小時)-一、肌肉骨骼系統意外之處理。二、出血意外之處理。三、癲癇的處理。
(15)急救概念(2小時)-一、異物哽塞的處理。二、心肺復甦術。三、認識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
(16)居家用藥安全(1小時)-正確依照藥袋指示協助置入藥盒。
(17)意外災害的緊急處理(1小時)-一、災難(火災、水災、地震)緊急處理及人員疏散。二、認識環境安全的重要性與潛藏的危機。三、用電的相關基本常識或延長線的
(18)臨終關懷及認識安寧照顧(2小時)-一、 臨終關懷的精神與內容。二、 照顧瀕死服務對象的壓力與調適。三、 安寧照護的發展。四、 服務對象及其家屬面對往生心理調適的過程。五、 服務對象往生警政及衛政之通報。
(19)清潔與舒適協助技巧(6小時)-失能老人及身心障礙者個人衛生與照顧: (一)洗頭(包含床上)。 (二)沐浴(包含床上)。 (三)口腔清潔。 (四)更衣。 (五)鋪床與更換床單。 (六)剪指甲。 (七)會陰沖洗。 (八)使用便盆(包含床上)。 (九)背部清潔與疼痛舒緩。 (十)修整儀容。(十一)疼痛舒緩。(十二)甘油灌腸。
(20)營養膳食與備餐原則(2小時)-一、 營養素的功能與食物來源。二、 認識服務對象的營養需求。三、 各種特殊飲食的認識。四、 疾病飲食注意事項。五、 備餐的衛生。六、 吞嚥困難飲食(細泥、細軟食等)及自製灌食的設計與製備。
(21)家務處理協助技巧(2小時)-一、家務處理的功能及目標。二、家務處理的基本原則。三、家務處理工作內容及準則。
(22)活動與運動及輔具協助(4小時)-一、 運動與活動的定義與重要性。二、 移位與擺位的注意事項。三、 簡易被動肢體關節活動。四、 自主性運動的協助。五、 壓傷(壓瘡)的定義、好發部位及發生的原因。六、 如何預防壓傷(壓瘡)。七、 介紹長照設施中常舉辦之活動類型。八、 介紹生活輔具的功能、用途與使用,包括食、衣、住、行及工作者如何輕鬆使用輔具。九、 如何鼓勵自我照顧。十、 生活輔具DIY。十一、 居家安全看視原則。十二、 居家安全環境塑造。十三、 安全照護技巧。
(23)綜合討論與課程評量(2小時)-一、 分享照顧服務員訓練課程的心得。二、 提出照顧服務員訓練課程的相關疑慮。三、 通過針對課程內容整體評估的測試。
(24)實作課程(8小時)-一、清潔與舒適協助技巧二、營養膳食與備餐原則三、急救概念四、活動與運動及輔具協助五、基本生命徵象
(25)臨床實習(30小時)-一、 基礎身體照顧類 (一) 協助沐浴床上洗頭洗澡 (二) 協助洗澡椅洗頭洗澡 (三) 協助更衣穿衣 (四) 口腔照顧(包括刷牙、假牙清潔) (五) 清潔大小便 (六) 協助用便盆、尿壺 (七) 會陰沖洗 (八) 正確的餵食方法 (九) 翻身及拍背 (十) 基本關節活動 (十一) 修指甲、趾甲 (十二) 刮鬍子、洗臉、整理儀容二、 生活支持照顧類 (一) 舖床及更換床單 (二) 垃圾分類廢物處理三、 技術性照護 (一) 尿管照護 (二) 尿套使用 (三) 鼻胃管灌食 (四) 鼻胃管照護 (五) 胃造口
(26)性別平等(3小時)-一、性別平等相關法規(性別工作平等法、性騷擾防治法) 二、說明性別平等與專業形象之重要性三、性別平等觀念、就業反歧視宣導及推動
(27)就業市場趨勢分析與求職技巧(4小時)-一、就業市場趨勢分析二、求職技巧
年 齡 :年滿16歲以上
學 歷 :不限
兵 役 :不分
其他條件 :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具擔任照顧服務工作熱忱者。
學員參訓前需先繳納全額訓練費用,該班次為”非”全日制班次。
自行報名 :
一律採甄試錄訓,甄試應採筆試及口試(二者須以書面資料紀錄),筆、口試成績各佔百分之五十,筆試加口試總成績達六十分以上始得錄訓。具有就業保險法所定非自願離職身分及就業服務法所定特定對象身分之甄試者,總成績以筆試加口試成績加權百分之三計算,加分之相關身分資格佐證資料最遲於甄試當日提出,逾時或未依規定提出者,視同放棄加分資格。訓練單位應依筆試、口試成績計算總成績及名次後,依序錄訓,如總成績同分者,以筆試成績高者優先錄訓,未參加筆試或口試者,一律不予錄訓。
甄試作業:
(1)筆試階段:應設置二名(含)以上監考人員,筆試測驗開始十五分鐘後不得進入試場應試,視為缺考;缺考或違反筆試考場規定情節重大者,不得參加口試。
(2)口試階段:
a.訓練單位應依筆試測驗成績,依序選取參加口試人員,參加口試人數以預訓人數之二倍為原則。
b.應設置二名(含)以上之口試委員,並得由就業服務人員、職業訓練人員或具相關專業之專家學者擔任。
c.口試前應告知學員將全程錄音或錄影。
d.口試內容應與學員參訓歷史、近半年求職歷程、訓後生涯規劃及適訓綜合評估等項目有關,不得涉及歧視或其他不當言論,並符合個人資料法規範,依口試情形綜合評估其適訓狀況。
甄試方式 :
筆試,口試
權益說明 :
一、參加分署自辦職前訓練課程者,補助全額訓練費用。
二、除上述參加分署自辦職前訓練課程者外,各職前訓練免負擔費用學員身分別及參訓權益說明如下:
(一)就業保險被保險人失業者:
1.就業保險被保險人非自願離職失業者
2.就業保險被保險人自願離職失業者
(二)就業服務法第24條第1項各款所列之失業者:
1.獨力負擔家計之失業者
2.中高齡之失業者
3.身心障礙之失業者
4.原住民之失業者
5.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中有工作能力之失業者
6.長期失業者
7.二度就業婦女之失業者
8.家庭暴力被害人之失業者
9.更生受保護人之失業者
10.15歲以上未滿18歲之未就學未就業少年。
(三)其他弱勢對象失業者:
1.新住民之失業者
2.跨國(境)人口販運被害人之失業者
3.無戶籍國民之失業者
4.無國籍人民之失業者
5.因犯罪被害之失業者
6.因重大災害受災之失業者
7.受貿易自由化影響失業者
8.自立少年之失業者
9.其他經直轄市、縣(市)政府或其委託計畫之社工人員訪視評估確有經濟困難,且有就業意願之失業者
10.年滿65歲以上之失業者
11.性侵害被害人之失業者
※具備前述各項身分之失業者,如加保於職業工會、農會或漁會,得以「報名參訓資格審查切結書」切結確實無工作,而以原失業者身分免費參訓。
※非屬前述各項身分、且參加職業工會、農會或漁會勞工保險之被保險人,比照一般國民參加失業者職業訓練,須自行負擔20%之訓練費用。
三、參加全日制職業訓練期間得申請職業訓練生活津貼
(一)全日制職業訓練,應符合下列條件
1.訓練期間1個月以上。
2.每星期訓練4日以上。
3.每日訓練日間4小時以上。
4.每月總訓練時數100小時以上。
(二)參訓期間得申請職業訓練生活津貼身分別
1.非自願離職失業者
(1)需於報名截止日前先至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安排職訓諮詢,經適訓評估後持該機構開立之「職業訓練推介單」及「就業保險職業訓練生活津貼給付申請書及給付收據」報名參加全日制職業訓練,經甄試錄訓後,其職業訓練生活津貼由勞工保險局發放。
(2)非自願離職失業者如同時具有下列第2-13項所列身分者,應優先以非自願離職身分申請就業保險法職業訓練生活津貼。若未優先申請就業保險法職業訓練生活津貼,將不予核撥就業促進津貼實施辦法職業訓練生活津貼,系統會持續勾稽至結訓後2年,若發現有違反規定之情形,將撤銷及追繳已領取之津貼。
2.獨力負擔家計之失業者
3.中高齡之失業者(開訓當天需年滿45歲)。
4.身心障礙之失業者
5.原住民之失業者
6.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中有工作能力之失業者
7.長期失業者
(指連續失業期間達1年以上,且辦理勞工保險退保當日前3年內,保險年資合計滿6個月以上,並於最近1個月內有向公立就業服機構辦理求職登記者。)
8.二度就業婦女之失業者
9.家暴及性侵害被害人之失業者
10.更生受保護人之失業者
11.15歲以上未滿18歲之未就學未就業少年。
12.新住民之失業者
13.性侵害被害人之失業者
四、前述各項身分別需經各主辦單位依法認定後始得生效。
|
其他說明 :
上述甄試方式及主要內容概述如下:甄試範圍:甄試採筆試(108年單一級學科試題選擇題)及口試面談。
備註 :
經費來源: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就業安定基金補助。報名地點請逕洽培訓單位( (41169)臺中市太平區樹孝路36號;04-88158173;04-8815173 )